企业文化
文艺园地
 首页>企业文化>文艺园地
牛年说牛
作者:煤炭经销有限公司 刘媛媛    2021年03月02日    点击量:1558    字数:2080

鼠年慢慢地离去,牛年缓缓而来。从来没有这样期盼过新年的交替,都是因为新冠疫情,人们恨不得把鼠年远远地甩在身后。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牛是吃苦耐劳、努力奋进的象征,人们迫不及待地迎接这个蕴涵着“牛”味的一年。我盼望着牛年的到来,不仅仅是因为民间流传的那一句俗语“牛马年好种田”,为还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亲戚们感到高兴,更是因为在我国广泛流传着内涵丰富的“牛”文化。

牛是中国人十二生肖中的第二种动物,它排在鼠之后,那么为什么令人讨厌的老鼠却排第一呢?相信很多人也听过这样的解释:老天爷为选出生肖,指定了一个目的地,以动物们先后到达顺序开始排,取前十二名。老鼠耍了个滑头,藏在了牛身上,最后突然冲刺,得了个第一,而牛成为了第二。

但是在现实中凭借速度,牛也太慢了一些,别说比不了老虎、狗,就算是老鼠自己跑,肯定也比牛快。

我还听过这样一种说法:

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当时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如半夜为子时,日出为卯时,中午为午时,日落为酉时。古人根据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规律,把十二时辰配上了生肖。“子”:子夜十一时到第二天一时,这时候老鼠的夜间活动最活跃,“子”就同鼠搭配了。“丑”:牛吃足了草,从凌晨一时到三时还在“倒嚼”,准备清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了。当然从牛后面的虎一直到猪等十个属相,都有类似的解释。纵然牛在人类面前的威望再高,看来也只能屈尊第二了。

那么牛吃饱了以后为啥还要“倒嚼”呢?原来牛是反刍动物,它的体内长有四个胃。牛吃草时并没有嚼,只是很快地"囫囵吞草"。它将这些草暂时贮存在第一个胃——瘤胃里。瘤胃是牛体内最大的一个胃,没有消化食物的功能,食物在瘤胃中湿润后,在体温的作用下与胃中的微生物一起发酵,然后被返回到嘴里慢慢细嚼。细嚼后,食物被送到第二个胃一一蜂巢胃里,进行消化,蜂巢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先在这里进行粗消化,接着又被送到第三个胃一一重瓣胃里,进行细消化。通过两次消化后,再送到第四个胃皱胃里,进行充分消化、吸收。

人们都知道牛会耕地,其实古代牛是用来拉车运送粮草,为战争服务的。据说,商汤灭夏时,由于人们使用牛运送军需品,才在长距离的战争行动中取得胜利。牛是人类的朋友,是人们的忠实助手,为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牛应该得到人们的感谢才对。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牛、敬牛,我国有些民族还形成了传统节日习俗。汉族中有“打春牛”之习,据史书载,自春秋战国时起,凡立春前一日,全国各地都在城南门,以统一的制式,用泥塑一具春牛,天子王公、平民百姓都必须来鞭打春牛求丰收,人神共乐。唐宋时形成“舞春牛”习俗,舞春牛活动逐步从娱神发展到娱人。贵州遵义、仁怀、镇宁一带的仡佬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活动,据说这天是牛的生日,为酬谢牛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凡养牛之家都要在这天停止使用耕牛,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用上好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于牛的两角,把牛牵到明镜般的水边照看影子,使它高兴,谓之“替牛王祝寿”。壮族的“牛王节”又称“牛魂节”或“开秧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这一天耕牛免除劳役,喂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等。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在农历六月初六举办“洗牛节”。侗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玉皇大帝见人间百姓终年劳累,不得温饱,便派牛魔王下凡传话,“赐人三天吃一顿饭肚子饱”。谁知牛魔王传成了“赐人一天吃三顿饭肚子还不饱”。牛魔王为自己的失误深感内疚,于是下凡变成耕牛,替人出苦力赎罪。由于牛卖力干活,家家获得丰收。人们出于对耕牛的感激,每年春耕后都为它洗尘,后相沿成俗。

在我国各大博物馆中,和牛相关的文物数不胜数。如: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牛头鹿角形金步摇;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牛虎铜案: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东汉错银铜牛灯;现藏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牛首铜像……

牛头鹿角形金步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圆明园牛首铜像,现藏保利艺术博物馆。

在中国,不少地名都是以“牛”来命名的,有的是街道路名,有的是居民点村落名,有的是山名,有的则是渡口。我所知道的带“牛”的地名就又不少:赤峰市翁牛特旗、赤峰市敖汉旗牛古吐镇、包头市固阳县牛场湾村、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大牛地村等等。

今年是牛年,就有一些祝福语对“牛”进行“拆解”,比如“牛年送头牛,全家乐悠悠。牛蹄为你开财路,牛尾为你拂忧愁,牛角为你撞鸿运,牛背为你驮康寿,让这头牛陪你左右,你不牛也牛!”“金牛献瑞,好运相随。摸摸牛嘴,生活有滋有味;握握牛角,日子越过越好;拍拍牛背,一年称心如意;捏捏牛腿,事业大有作为!”“喝牛奶,吃牛肉;进牛市,攥牛股;看牛博,遇牛人;骑牛背,执牛耳;铆牛劲,发牛财;行牛运,过牛年。牛年大吉!”等,这些祝福语基本都韵律和谐。

当然,还有一些带“牛”字的成语,像:初生牛犊不怕虎、牛气冲天、牛高马大、小试牛刀、汗牛充栋等等。我们遇事不能钻“牛”角尖,办事不能泥“牛”入海,解决问题要抓“牛”鼻子。

在“牛”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争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用“中国牛”精神,干出我们的2021!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