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艺园地
 首页>企业文化>文艺园地
怀念大柳塔一号桥
作者:工程建设公司 张剑英    2020年08月05日    点击量:4960    字数:1471

凡生活在大柳塔矿区的人们,没有人不知道一号大桥。

这座1985年神府矿区大开发之初就动工修建起来的大桥,在乌兰木伦河上已经站立了整整35年,是神东矿区最早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矿区人的一代记忆。然而,在神东矿区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座为矿区人民贡献了35年的大桥,因老态龙钟,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了被淘汰的对象。于是,人们决定要拆除这座大桥了。

 (1988年大桥刚修建起不久所拍摄)

2020616日,矿区电视台就通知大桥要开始拆除(而实际上是623日动工拆除。我家就住在大桥附近,每天早晨锻炼,我都要在大桥桥头看看,所以对大桥拆除记得很清楚)。23——30日,在各种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大柳塔一号大桥轰然倒下。这座给矿区人民留下深刻印记的功勋之桥,终于寿终正寝,走完了它的生命旅程。

我怀念一号大桥,并不是因为它是什么高大雄伟建筑,也并不起眼,而是它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深刻记忆、作为矿区发展的历史见证、作为矿区走向辉煌的亲历者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

(2020年6月大桥即将拆除时拍摄)

我是198810月份从韩城矿务局来到大柳塔矿的。我来到大柳塔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人烟稀少。一号大桥刚刚建起,桥的两头光秃秃一片,没有河堤、没有公路。桥的西侧山坡上是七零八落的李家畔村,东侧是一处处大水坑和一片片荒草滩,没有一处建筑。风沙一来遮天蔽日。建设之初的大柳塔荒凉的不能再荒凉。

在我刚到神府公司的时候,就听一位参与一号大桥建设的朋友向我讲述了大桥修建的经历;

一号大桥是1985年秋收完以后开始动工的,1987年年底竣工,大桥计划为12孔石拱桥,全长430米,高度12米,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大桥由神木县水电局负责修建,水电局局长李维科任总指挥,韩志奋任总工程师,神木县最有名气的“石匠”贺建民任施工队队长,参加施工的民工300人左右,最多时达到400多人。

(2015年拍摄)

1985年,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经济还不发达,机械化程度也不高,没有大型的施工机械,施工全靠人背肩扛,建设大桥也只能土法上马,大桥用作发碹而垒起来的12个土堆全部是人们用担子一筐筐挑土所堆积起来的。施工所用的石料都是人们用架子车从十多里外的何家塔采石场一块一块拉运过来(后来有了四轮拖拉机才不用了架子车),桥墩基础也是人们用铁锹一铲铲挖出来的,堆砌桥墩和桥面都是四、五个人抬上石头慢慢运送上去的......

80年代,国家还不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干一天活也才几十元的工钱,工人们一个月挣不到2000的工资。神木县在财政很艰难的情况下硬是将这座大桥修建起来。

(2018年拍摄的一号大桥)

据这位参与大桥建设的朋友告诉我,建设一号大桥时困难重重,到处是黄沙,没有路,运送物资都是在沙地上进行,非常缓慢、吃力。运送水泥、钢筋的汽车直接到不了大柳塔,都要通过几道手续转运,很费周折。建桥期间经常刮大风,大风一来昏天黑地,工地上的人和石头都会被刮的不见踪影。建桥的艰难程度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人间往事多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昨天,当一号大桥还在的时候,我没感觉到它没有什么可歌颂的地方。今天,当它忽然消失后,我才感觉到它是多么的伟大。心头涌起的眷恋久久不能消除。惆怅过后,我才想起要写这么一篇怀念文章,我想告诉矿区的人们:大柳塔能够有今天的巨变,能从一个小山村变成一个镇级市,能成为陕北的一颗明珠,这其中就有一号大桥这位“老臣”的一份功劳,正是因为这些普通建筑的默默奉献,才构成了大柳塔繁华的今天。

(2012年拍摄)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