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艺园地
 首页>企业文化>文艺园地
醒悟
作者:化工公司 田文利    2020年06月01日    点击量:4709    字数:3048

悟,字面的意思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每个人的悟性是不一样的,它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不过每个人的天赋则是天生的,其可以使人在某方面事半功倍,甚至成为才赋优异的神童。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智慧也!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悟性是一种超常的直觉。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科学家发明创造,文学家吟诗作赋,家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即有所得。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捧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样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知天晓地,明古道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有悟性的人,其层次不断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愉。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渐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见真如的。无论是顿悟、渐悟,都是一种超越自我,一次身心的洗理,妙在其中,难以尽言。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悟性不是意识。一种超出思维和语言的东西。一般参禅就是靠悟性,直接把握自性。

我们都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看这“悟”字,这个悟,按照菩提的说法,是他给徒弟们所排的辈分中的一个,到猴哥的时候刚好排到这一辈,这也说的过去,毕竟名师嘛!按辈分排列也免得乱。但是菩提并没解释这个字代表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看,“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动脑子学习知识来充实自身,也代表让悟空好好学,多动脑子。其实就是在暗示猴哥,要用心思考师父的一举一动。孙悟空“悟”字定了以后,暗示猴哥不仅要学,还要思考参悟每一件事,可是猴哥上山六七年,除了做做家务打打杂,从何而学?直到师父拿戒尺打了自己之后,猴哥才恍然大悟。门中那么多师兄们都认为师父是生气才打的,为何偏偏悟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是进门之后,师父给他取名,用“悟”字来暗示猴哥,毕竟绝技不是谁都有资格学的。
       我们看过很多故事,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故事是别人的,道理是别人的。所有的道理都不如自己摔一跤,眼泪会教我们做人,后悔会帮我们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被失败的阴霾笼罩你太久,我们的一生是万里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怎么能跌倒在百米线上就不起来继续跑了呢,那个曾经奋斗了个日日夜夜的昨日你可不想看到现在的你是这样。不管前路是风还是雨,亦或是彩虹都有人在陪着你。再过若干年,我们都将离去,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终会彻底变成虚无。我们奋斗一生,带不走一草一木。我们执着一生,带不走一分虚荣爱慕。别把人生搞得太复杂,让一切变得简单些,喜欢了就争取,得到了就珍惜,错过了就遗忘。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决定了生活是常新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也就决定了学习是终生的。但学习的最高境界或者说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得一些知识吗?是获得一些经验吗?是得到一种学问吗?是,但不是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是获得悟性。
      悟性是什么?悟性不是一种技能,它来源于经验但不等于经验,它来源于知识但不是知识,它来源于学问但不是学问。它来源于聪明但不是聪明,它来源于书本但不是条条,它来源于逻辑但不是逻辑。悟性超越了经验、知识、学问、聪明、书本、逻辑,幻化为不自觉的直觉、感觉、想象,最后触类旁通。它有时可以用语言表述,有时却不能企及,只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生活就是这麽奇妙。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悟性有大师传授吗?经验靠经历可以获得,可有人一辈子磕磕碰碰以至于头破血流,也没有获得悟性;有人过目成诵,学富五车,可一到实践中就捉襟见肘,头撞南墙,一败涂地;有的人教一是一,拿书本上的尺子去量变化的生活,如同那可笑的宋人,天天守在树下,那兔子真的会来吗?所以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极其私人化的东西。只能靠自己琢磨,不能够向他人模仿。于是,随着一个人的死亡,悟性就不复存在。悟性不能积累,不能传代。中国可以零星地出现一两个悟性极好的人,来做些漂亮的事情,但不能积累为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的方法。新一代的人,只有从头开始领悟。这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悟性尽管不易得,但还是能够得。孔子就从一个角度给了我们答案,就是靠“愤”,就是深思、琢磨、领悟;就是“悱”,即苦思冥想,想说不说;就是“举一反三”即善于总结,善于分析,善于推论。悟性说到底是一种透彻,一种明白。透彻了、明白了,然后该说透就说透,不该说则一言不发,该行动就行动,不该行动决不盲目,这更是一种悟性。
        人的悟性,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不同的悟性,同样的环境,同一个事件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悟也是一种境界。我身边有非常多优秀的朋友,都是在他们各自领域的翘楚,我常常死皮赖脸地去向他们求教。聊的过程中,他有时说出一句可能他自己都认为平淡无奇的话,但是我突然之间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惊呼:原来如此!他的“平淡无奇”,和我的“醍醐灌顶”,是种鲜明的对比。这在他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其实是他的基本功。而我就算醍醐灌顶了,估计也做不到。
        有次和朋友一起吃午饭,吃完后一人拿来饭后水果,是橙子。朋友突然来了兴致,随手拿起几个橙子,抛向空中。三个橙子就像杂技一样,在他的两只手中抛起落下。我很羡慕,就问,来来来,教教我,这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其实很简单啊。你记住,永远有一个橙子在空中,两个在手上。一但空中那个到了顶点开始往下落,你就把左手的抛向天空,然后右手呢,就把橙子交给左手,准备接住正在落下的那个橙子就可以了。
他说得如此“平淡无奇”,而我突然之间“醍醐灌顶”,啊,原来就这么简单啊,关键,就是判断空中那个橙子开始下落的那个时间点!但是这件事过去至少已经有 10 年的时间了。我到今天,依然不会抛橙子。抛橙子的技巧,是少林寺扫地僧手上的秘籍,可是真能抛起来,就是站桩、马步、打铜人阵。   

我有个好友有时会突然惊喜若狂地告诉我,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发明了一套理论。我问是啥,他兴致勃勃地讲给我听,很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概念。我问他这个概念是你发明的吗?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于是,他又开始用更多新的概念,再去解释刚才那个概念。他发明了一整套,和今天的学术体系完全不交叉的理论。听完后,我问他,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叫做《组织行为学》?去找来看看吧。他真去找来看了,看完后,垂头丧气。他发明的这套理论,其实在《组织行为学》中早有表述了,用严密得多的语言体系,精妙得多的逻辑框架,并有很多别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甚至不少发生在他出生之前。他顿悟出来的东西,其实是别人的基本功。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深得我心: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只琢磨,不学习,就会成为知识界的“民科”,不断重新发明轮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勉强能跑,但终究承载不了集装箱卡车,成不了大事。
        好好学习。企业家们,创业者们,应该打下扎实的“管理科学”的基础,再谈“管理艺术”。 英语里有一句话:Black belt is a beginner(黑带只是初学者)。黑带(空手道的最高级别)也仅仅是一个初学者。先练到黑带,才有资格说:武术,是门艺术。所以,所谓的顿悟,是学遍古今之后的豁然开朗,是苦练十载之后的无招胜有招。顿悟就是骑车,摔了无数次之后,最后突然控制住平衡的那一刻。然而基本功,是顿悟不出来的。你的顿悟说不定是别人的日常。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