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天地
团青园地
 首页>党群天地>团青园地
不忘初心跟党走 青春喜迎十九大”系列评论之二:将最好的发展方案写进人民心里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年10月03日    点击量:6732    字数:1798

得益于儒家文化的渊源,中国历来崇尚民本,而民本的根本就是民生。大诗人屈原曾经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则在穷困潦倒中为苍生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即便是封建社会的历史盛世,也难免陷入“兴百姓苦”的怪圈。然而,目光移回当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大道上,在民生这一古今中外的难题、关键题的答题上,显然交出了令世人信服的亮眼成绩。

何谓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就是让老百姓有幸福的感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幸福”起始于公平的生产所得。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论述了人类追求幸福的欲望绝大部分要靠物质手段来实现的观点。而对民生的具体实施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有精辟论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里,我们在提升国民物质生活上取得了卓越成效,好日子,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首先体现在兜底方面。据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亮眼扶贫数据的背后是切实的可感受的收入增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已涵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等保障措施,农村贫困的老百姓到县域内可“先诊疗,后付费”,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其次是在重点领域有保障突破。对普通市民而言,好的就业环境是不可缺少的民生保障。近年来,第三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等的持续加速增长带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1300万人”的就业成效,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扎实推进,已经让千万户居民实现了“出棚进楼”的梦想。交通、教育、社保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也时刻把民生记挂在心头。每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实地探访老百姓生活。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没有备好……而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北方地区冬季如何取暖?垃圾围城如何少一点?农村禽畜养殖废弃物如何实现资源化处理?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如何提高?这些都是民之所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之忧。

将发展成绩转化为民生成果,将最好的发展方案写进人民心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举措,确保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从制度安排上为普通百姓守卫改革红利。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从顶层设计上,从体现公平正义的角度,满足了民生需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民生治理理念上进入全新境界,为拉升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这是回答了改革发展的“正义性”及“根本推动力”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型发展理念, 让中国在“先发展污染,后治理改善”的模式老路上悬崖勒马。“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房地产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诱惑面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遏制高房价,努力让“市民梦有现实依托”。“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就是要让民生成果最大程度地回到普通百姓手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民生建设上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普通百姓的“获得感”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起点,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台阶上,相信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中国人民一定会迎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全新时代。(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程振伟)


Copyright©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