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整个社会都需要一个宽容、适应的过程。6月22日,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可是,23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地铁站,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把共享雨伞。原来地铁站的共享雨伞是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了。(6月25日《钱江晚报》)
共享雨伞和其他共享经济一样,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并不是很平坦。城管之所以收走它,就是因为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电杆、树木、绿篱等处架设管线,晾晒衣物,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所以共享雨伞投放在公共区域占用公共资源是不允许的。
近些年来,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新一轮资本蜂拥的“风口”。共享经济已慢慢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及旅游领域,优秀的共享经济公司不断涌现:从宠物寄养共享、车位共享到专家共享、社区服务共享及导游共享,等等。
但是我们一方面共享经济的政策研究还滞后于共享经济发展,一些政府部门面对热潮涌动的共享经济服务管理却束手无策,遇到问题,不是没收就是禁止,还是用老一套管理方式,从而难以适应共享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很多有志参与共享经济的人,却因为缺少相关政策,不知道如何参与、如何发展共享经济,从而出现了把共享雨伞摆放在道路两侧护栏等现象。
共享经济是个新事物,需要我们管理服务上创新。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对待新事物如果不在管理服务上创新,还需要老办法来管理服务,那么就会阻碍新事物发展。6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举的微信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正因为管理服务的创新,才让微信得到很大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业态,同时,更带动了大量的就业。
共享经济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估算,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高速发展的新事物,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老一套管理服务方式。6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很多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地区和各类市场主体大胆探索,发展分享经济,等等。
共享经济有很大的生命力,但是遇到的难题问题也很多。如果我们不在管理服务上创新,那么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甚至扼杀。对待微信的“先‘看一看’再规范”,实际上就是一种宽容,一种管理服务的创新,这样的态度同样适用于共享经济。只有宽容,才能创营造鼓励新事物发展的氛围;只有不断管理服务创新,才能扫除一切新事物发展的新障碍,为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新动力。